Sunday 22 May 2016

Recipe 107. 法式豬肉抹醬

今次是「自家製」的第二炮,法式豬肉抹醬,做法比上星期介紹的扎肉更簡單。因為是用來抹在麵包上吃,有人也叫它做brown jam。吃法式料理第一次遇上這種抹醬(Rillettes)時,連平時不愛吃麵包的筆者,也不知不覺把整個麵包籃吃光了呢!


材料:

  • 豬腩肉 250克
  • 豬梅頭肉 250克
  • 洋蔥  1/3個(大約80克)
  • 紅蘿蔔 50克
  • 西芹  50克
  • 蒜頭 1瓣
  • 白酒  1/2杯
  • 香草束
    • 韭蔥葉  1塊(Leek)
    • 丁香  1粒
    • 百里香 1束
    • 黑胡椒  4粒
    • 月桂葉  半塊
  • 豬油 50克
  • 鹽 6克
  • 胡椒 1/2小匙

做法
1.洋蔥 、紅蘿蔔和西芹切薄片,豬肉切6cm塊

2. 用厚身鍋溶掉豬油,加入洋蔥 、紅蘿蔔、西芹和原塊蒜頭與豬油炒勻,加蓋以小火煮10分鐘


3. 加入鹽、胡椒 和豬肉炒至變色即可,包好香草束

4. 加入香草束、白酒和水至蓋過食材,大火煮滾*,以小火至少煮2小時(或用壓力鍋煮30分)

5. 掉去香草束,隔出湯汁,肉和蔬菜在大碗中趁熱壓碎**

6. 把湯汁加熱濃縮至150-160毫升,續少拌入肉醬入
7. 待回室溫,把(6)隔冰水降溫繼續攪拌至均勻冷卻,放入保鮮盒雪一個晚上即可食用***


*若有太多浮沫可撇去,但不要撇走油脂
**無需用機打勻,要留有肉碎的口感
***放雪櫃可保存1星期

傳統做法的Rillettes是沒有加蔬菜,豬油的比例更高。筆者參考了日式的做法,加入少量的蔬菜,做出來的油膩感會少些。傳統做法更會在肉醬上再加一層豬油,既可增加保存期,又可待肉醬熟成。材料方面,若買不到整片豬肉切塊,用豬肉片也可。韭蔥即是Leek,入口帶甜,沒有大葱那麼嗆。但是若買不到韭蔥,也可用大葱代替。豬油則是用現成的,但也可以用肥豬肉即接切粒當豬油用。冷卻肉醬時不可太急,否則易結塊、分離,難以攪拌。

提起豬油,很多人依然認為它是不健康的油。其實近年來的外國研究已指出豬油並非如想像中的不健康,豬油的飽和脂肪(40%)比牛油低(60%) ,單元不飽和脂肪更有45%,也沒有反式脂肪。而且有些地方因為擔心有黑心油,令不少人直接用豬肥肉炸油自用。不過留意豬肉的品質與豬油的品質是成正比的。若豬是以黑心方式飼養 (打過量抗生素、激素),那麼它的豬肉豬油也是不健康的。

Rillettes好像同Pâté有點相似,但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料理。Pâté的做法是把肉和肝用機打成醬(minced)再焗熟,而Rillettes則是把肉用長時間慢煮,輕輕用手攪即成醬的。所以做Rillettes必須用最好肉的部份,例如豬助骨肉、腩肉、肩肉等,否則又怎可以不用機器,一壓便成醬呢。所以某程度上,Pâté和越式扎肉便更接近。兩者用比較便宜的部份,扎肉加水和泡打粉,Pâté則加肝和豬油,令原本較瘦的肉變得更美味。相反Rillettes則是用最好的肉,花長時間做的美食級料理呢。

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